第126章 第 126 章_穿成早死罪妃的古代发家生活
笔趣阁 > 穿成早死罪妃的古代发家生活 > 第126章 第 126 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26章 第 126 章

  无弹窗,更新快,免费阅读!

  第126章

  今年是许沁玉穿过来的第四个年头,她已经在这个时代活了四个年头,说习惯倒也算习惯了,跟她后世过的日子没甚太大的区别,也是整日做做菜。

  说要不习惯,肯定也是有的,各种生活便利,所处环境,风俗习性有所不同,还有就是封建环境带来的一些影响跟见闻,但许沁玉目前倒也还算好,除了刚穿过来那段时间门的苦日子,现在不光婆母疼惜她,连宁姐儿也护着她,有什么好看的首饰衣裳好玩的,最先想到的都是她,更加不用说凤哥儿跟芫姐儿两个孩子,反而更粘着她一些,四哥待她也很好,穿过来的唯一好处,大概也是有了家人,家人包括裴家,还有原身的家人。

  在这里的第四个年头,虽就开了第二家分店,不过有两家铺子,许沁玉倒也心满意足,她暂时也没打算去西南以外的地方开分店了。

  毕竟是皇族流放的王妃,还是得低调一些,她在西南怎样都成,去了其他州城就不好说。

  今年饭庄过年时也没歇业,本来许沁玉是想歇业,但前两个月开始就有人陆陆续续问,希望过年时候,饭庄莫要歇业,他们都想在饭庄这边定年夜饭,过年想拖家带口来饭庄游玩吃喝。

  许沁玉想了想,打算往后许记年关时候都不关门,多些盈利也是好的。

  至于员工们想不想放年假,就看他们自己,要是这几日也愿意留在许记上工,这几日的工钱都是三倍。

  而且等到年后,也会陆陆续续安排员工们放年假。

  伙计们一听只要过年这几日继续上工,每日就有三倍的工钱,等到年后也会陆陆续续安排他们放假,哪儿还有甚不乐意的地方。

  不仅如此,等到过年那日,许沁玉还给所有员工都发放了跟他们一年工钱差不多的红封,让所有员工又惊又喜。

  因为员工们过年时都愿意留下工作,许沁玉就开始安排过年时年饭的预定。

  不过几日时间门,饭庄年饭预约已经满了,其他不少人得知许记饭庄过年也可以预定年饭,却已经没位置,很是后悔。

  所以今年过年时,许沁玉也忙得脚不沾地。

  就连源宝镇的许记酒楼,今年也是跟饭庄这边同步,过年都没有歇业,同样,许记酒楼的年饭也都订满了。

  许记酒楼那边有成哥儿跟东来居原来的厨子们,许沁玉也还算放心,她平时也会隔大半年过去许记酒楼那边待上几日。

  等到年后初八,饭庄这边才稍微清闲了那么点,闻氏跟饭庄其他管事们开始安排着饭庄的伙计们歇息。

  许沁玉也安排自己歇息了三日。

  正好初八刚过,四哥就回了。

  四哥这次回来,之前好不容易养了些肉,竟又消瘦下去。

  许沁玉瞧见,很是心疼,还问道“四哥这趟又跟着商队跑了很远吗”

  其实不然,裴危玄这段时间门倒没去管琉璃的事情,琉璃有周晏的商队帮着跑,他跟霍叶都不用管,只是他跟霍叶最近忙着私兵的事情。

  岛屿上养了些私兵,他平日里都是易了容貌来操练这些私兵。

  至于明面上的头领,自然还是霍江。

  他没法在这些私兵面前露面,因为不能预料所有人是否忠诚,自然不能让他们见到自己的真面目,所以仅是以另外的容貌跟身份来操练这些私兵。

  不然传到京城去,会连累裴家闻家还有玉娘,恐怕连京城里头玉娘的娘家人都会受到牵连。

  见四哥沉思着什么,许沁玉也就不多问,让四哥先回屋洗漱,她过去饭庄那边端了些吃食过来。

  这会儿刚晌午,许沁玉吃完朝食没多久,自然还不饿,她知道四哥肯定没吃,不过也陪着四哥吃了些,都是饭庄那边现成的饭食。

  裴危玄也有些饿,他连夜骑马快马加鞭赶回来,夜里也未曾歇息。

  许沁玉用饭食时嘴巴也没停过,一直跟四哥说着家里的事儿,还有最近发生的事情,连着她参加厨艺比试,还有跟醉仙楼之恩的恩怨,孔松康买凶杀她的事情,都跟四哥说了说。

  裴危玄都是静静听着,只是听见玉娘说起孔松康买凶杀她那件事情后,他微微顿了顿。

  这件事情,他已经知晓,那些匪盗也是他让霍了人去剿匪的。

  当初看到霍江给他的飞鸽传书,那一刻,他脸色都是煞白,霍叶在旁边都有些愣住,连连喊了好几声殿下,他才抬眸。

  即便知晓玉娘不会有事,霍江他们会护着玉娘,但那一刻,他还是后怕起来,他担心任何玉娘身上出任何一点意外。

  所以除了霍江跟莲花他们那些侍卫,他又让霍江连夜派了些暗卫到饭庄这边,去保护饭庄,保护玉娘,不管玉娘去何处,暗地里都要跟上。

  只是此刻,他只要想起,心中还会颤悸。

  许沁玉没注意到四哥异常,她絮絮叨叨跟四哥说着家常。

  吃过饭食后,裴危玄本想就在宅子里头洗漱,但许沁玉让他过去温泉那边,泡泡温泉,能够缓身上的疲劳,他这才过去。

  半个多时辰后就回了,玉娘已经躺在她房屋的榻上午睡起来。

  她穿了件湖色梅兰镶金线的宽边小袄,下身是件玉色刺绣长裙,一头发丝只是用跟绸子简单的束在身后,不施脂粉却肤如凝脂,脸颊雪白,正闭眼躺在他房间门的榻上小憩,手上还捏着个画本子,大概是这段时间门太累,连着画本子都未放下,人已经已经睡下。

  裴危玄站在门口,定定看了玉娘几眼,这才过去榻上,把她拥入怀中。

  许沁玉选了个舒服的姿势,窝在裴危玄怀中沉沉睡去。

  两人这一睡就是一个多时辰,醒来时已经到了暮食的时候。

  许沁玉这一脚睡得舒服极了,睁开眼就感受到一个硬邦邦的胸膛,还有熟悉的一种檀香味,她就知是四哥的怀抱。

  她渐渐已经习惯这种亲密的接触。

  她埋头在四哥怀中,慵慵懒懒,也不想起来,抬头见四哥也睁开了眼眸。

  她喊了声四哥,凑过去亲了亲四哥的唇。

  不大会儿,许沁玉呼吸有些不顺畅,才跟四哥分开。

  裴危玄坐起来,靠在榻上,让玉娘也靠在她怀中,两人都难得如此悠闲,只是裴危玄心中还记挂着其他事情。

  他想到自己最近观天象看到的一些东西,沉思下,还是决定告诉玉娘,“玉娘,正好有些事情,我想同你交代下,最近观天象,我瞧着天有异象,再过不久,恐怕会有天灾发生。”

  玉娘面上一凌,忍不住坐起身子,“四哥,哪里会有天灾”

  她还记得穿来第一年,北方那边发生雪灾,连着西南这边天都冷了不少,雪灾冻死不少人,还有很多北边的人开始逃荒,又是死伤无数,甚至逃到了西南这边,发生了腹泻病传染病。

  “应当是中州那边。”

  许沁玉知道这个地方跟她所身处的历史朝代都不用,但大概地理位置也对应的上。

  大盛朝一共有十六个州,中州也算大州,州城都有几座。

  许沁玉担忧道”四哥,能观出是什么天灾吗能不能防范”

  “恐是旱灾。”

  裴危玄的声音也低沉了些,他虽然观天象能观出一些什么,但天灾这样的事情,以他一己之力,还有岛屿上那些人,根本没有任何法子可以帮到中州,即便有土豆红薯这些农作物,远水救不了近火,这些农作物他让岛上的居民种了两年,也不过刚刚够一个州城的种子罢了,想要去救济中州,还不够全部中州人一天的口粮。

  想要救中州百姓,只有朝廷。

  只是现在是伏太后跟新帝把持朝政,就伏太后的性子,当初北方的雪灾,她就没管过,只怕这次的天灾,她依旧放任不管。

  不过裴危玄还是打算为中州的百姓做些什么,他没法救中州百姓,只能把消息传递给太守。

  许沁玉听闻,心里很是担忧,她也不知道能为中州做些什么,只小声问裴危玄,四哥,“我这几年也赚了些银钱,要不到时候给中州那边买些粮食送过去”

  之前许记酒楼赚的银钱都投到饭庄来了,不过饭庄开业半年多点的时间门,她现在手头上也有个二十万两的银票。

  她现在也不怎么缺钱,中州那边真要发生旱灾,她也愿意捐些出去,留给饭庄这边的开销采买跟伙计们的工钱就成,毕竟中州离西南还是挺远,中州真要有天灾发生,暂时也影响不到西南这边。

  既然是旱灾,到时候肯定会影响收成,只要能够挺过旱灾那几个月,大多数人还是能够活下去。

  但那边农作物,都是一年一收成,至少要等到来年春上把农作物给种植上,旱灾一般都发生在夏天,所以至少得半年多时间门,熬过这半年多,就能活下来。

  “不用。”裴危玄拒绝了,“你这些银子留着傍身,即便真捐了,恐怕也到不了中州百姓手中。”

  朝廷现在上下烂成这幅模样,朝廷救灾的银子都不一定能到中州,更加不同说其他地方捐过去的,何况现在讨论这事儿还有些早。

  许沁玉也知现在谈论这事儿的确还早,只能走一步看一步。

  裴危玄又告诉玉娘,“应该还有半年的时间门,若下次马六再来,你让他给家中带个口信,莫要用书信来往,让岳父岳母那边悄悄囤些粮食。”

  许沁玉点头,她记得马六哥跟她说过,年后还会送一批犯人过来边城,到时候会给她带家里的书信。

  次日,裴危玄就去见了太守一面,同他说了自己会观天象,知道中州那边再过几个月会有天灾发生,希望太守帮着给朝廷上封折子,就说从一个云游四海的道士口中得知,中州那边过些日子恐会有天灾发生,希望朝廷可以提前预防下。

  想要预防,也就是趁着现在粮食价格正常,多囤些粮,到时候就能救济灾民。

  太守听闻,果然也是担忧,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,他给朝廷写了封折子,让人快马加鞭送去京城。

  等这封折子快马加鞭送到京城,进到伏太后的书桌前,伏太后冷笑一声,“这饶州城的太守真是好糊涂,连这种江湖术士的话语都相信,真要有如此高人,为何不来宫里做国师,跑去云游四海吃苦受难。”

  伏太后自然没信这种折子,就给扔在了一边。

  已经过去四年,她始终没找到先帝写的那封立太子的招数,不过都过去四年,这两年她已经不像之前那么焦躁不安,想着或许只是自己弄错了,并没有那封诏书,不然为何她翻遍整个皇宫都没有找到。

  她也渐渐没把闻氏跟四皇子那一脉放在心中。

  竖王如今也就是跟着个小商队跑商,就是德昌侯府那个二姑娘还算有点本事,开个酒楼赚银钱养活一家子,她也不差那点银钱,自然也不在乎,何况还是最低贱的商人罢了。

  只不过最近她也有不少烦心事,御史一直痛骂她跟汉东王,她又不能让新帝在朝堂上直接把御史给杀了。

  好在她最近新得了两个男宠,也算有所藉慰。

  德昌侯府里头。

  许沁慧也焦头乱额,她依稀还记得今年会有些异象,好像中州那边有了天灾,太后对中州不管不顾,中州百姓死伤无数,天下开始乱了起来,不少地方开始起义,渐渐有气候的只剩下竖王那一脉。

  之后又过几年,竖王领着起义的义军们渐渐多了起来,连着收复不少州城。

  第十年的时候,直逼京城,还拿出先帝写下立大皇子为太子诏书来。

  所以竖王这也算名正言顺的讨伐昏君跟妖太后,顺利继承大统。

  就只剩下五六年时间门,许沁慧叹了口气。

  即便她再愁苦,眼下还得先顾着中州的事情。

  她自然不是顾着中州那些百姓,那些百姓的死活跟她又没什么关系,而是中州出事后,京城物价也涨了许多,所以她先让许父去囤了不少粮食,不过都放在娘的陪嫁庄子上,并没有运来府中,也没有惊扰到其他人。

  饶州城。

  裴危玄对京城还有朝廷并不报希望,在饶州城待了半月后,朝廷也没派人回太守的信,他就回了岛上。

  许沁玉也专心忙着饭庄的事情。

  又过了一个月,马六送犯人发配西南,又给许沁玉带了崔氏的回信。

  等许沁玉拿到爹娘的回信,摸着里面厚厚一摞,她就知道,肯定是娘把她之前给的那二万两的银票又给她寄了回来。

  许沁玉拆开一看,果不其然,崔氏说自己留二千两银票,说她赚钱也不容易,让她自个存着,自己吃好穿好,家里不缺银钱,财也莫要漏给其他人知晓,絮絮叨叨说了不少。

  想到中州会发生的天灾,许沁玉担心家里那些银钱不够用,所以打算再把这银钱送回去。

  她这次没写书信,只重新用信封把这一万八千两的银票装了回去,又让马六给家里交代,让家里囤点粮食。

  说辞还是太守给京城里头递折子那样,说是遇见一位云游四海的高僧,观天象得知几个月后中州将有异象,会有天灾发生,所以才让家里人囤点粮食。

  许沁玉又让马六把此事保密,到时候找个其他借口,让家中亲朋好友囤点粮食。

  她跟马六也认识四年多,自然知晓马六为人。

  马六一听,立刻跟许沁玉保证,此话绝不会对外乱说。

  等马六带着一封只装有银钱的书信回到京城,把信封交给崔氏,又把许小娘子交代他的话说给了崔氏听。

  听完马六口信,崔氏果然没在拒绝,只是担心,担心中州百姓,也担心玉娘,这些银票她准备留下多买点粮食,等到中州真发生天灾,也能把多余粮食捐过去。

  崔氏也听了玉娘的话,囤了不少粮食,不过她没把粮食放在德昌侯府,而是放在了兄弟崔良家中。

  崔良现在从一个小小的茶摊开成了二层楼的小食肆,专门做烧烤,一年能赚个三万多两银子,对他来说,已经很是满足。

  他还在城外买了处庄子,买了些田地。

  从妹妹口中知晓此事,崔良立刻就信了,她帮着妹妹还有自己囤了不少粮食放在庄子上,这事儿也没跟家里孩子们说,只有他跟妻子石氏知道。

  石氏也有点担心玉娘,问他,“中州要真有天灾,西南不会有事吧”

  崔良道“应当是不会,中州距离西南三千多里地,真要有些影响,也该是中州百姓坚持不下去,逃荒过去西南,不过中州距离京城近,逃荒也是先往京城这边跑,玉娘倒不用太担心她,咱们自己把粮存好,把妹妹家买的粮也帮着存好。”

  中州距离京城比较近,距离西南还是挺远。

  石氏点头,最后还忍不住叹息声,“玉娘都发配西南四年多,也不知以后能不能有机会见上一面,要不是玉娘,咱家哪能有现在这种日子过。”

  崔良也不吭声,他也记挂着外甥女。

  饶州城。

  日子转眼又过去一个月多月,饭庄里,年前盖的园子已经弄好,也陆陆续续开始接待客人。

  这边的园子叫做桃林园,因为这边每个院子都栽种着不少桃树。

  多了个园子,就多了二十来个院子,自然又多了不少的客人。

  饭庄一直陆陆续续招人,眼下也终于差不多够人了。

  许沁玉在饶州城还是跟以往一样,每日做做菜,跟着家人一起去泡泡温泉,宁姐儿在城里的铺子也已经租好,修葺装修好开了业,宁姐儿也不用每日都去城里的铺子上,她请了个掌柜帮着照看铺子,平日大多数时间门也是待在宅子里。

  许沁玉并不知中州那边开始有个谣言,说是再等不久,中州会有大旱发生,让大家囤点粮食,有些人信了,就囤了些,有些人压根不信,还说,“前两日刚下了场雨,哪里有半点大旱的迹象,怎地还信这种话,肯定是哪个米铺想出来的主意吧。”

  可自打这场大雨后,中州之后半个月都未曾在下雨,明明还没入夏,天气却很炎热,日头整日晒着,地里的庄稼都不怎么长了,青黄不接,也只能从附近的河流运水浇灌一下田地。

  有些人终于开始慌了,买了点粮食。

  这会儿粮食价格已经上涨了点,但涨的也不算离谱。

  等到一个月过去,还是一滴雨水都没有下,连着大的湖泊水位下降许多,小些的河流已经干涸没有一滴水。

  大家这才知晓,原来那并不是传言,而是真的会有大旱。

  不少农作物都还没有成熟,因为接连一个月的大旱,农作物也受到影响,有些百姓跟佃户为了减少损失,直接把农作物收割,这样至少还有点收成,粮食虽还没彻底长熟,但煮煮还是能吃,不然再在田地里晒着,可就真正的颗粒无数。

  也有些人还是不愿意相信会有大旱,认为肯定会下雨,不愿去收农作物,让它们继续生长在田地里。

  这时代,许许多多的百姓跟佃户家里根本没有存粮。

  特别是一些佃户,因为是租别人的田地种粮食,通常只能拿到四成,有些周扒皮一样的地主,只给佃户三成,一家子就靠着这点粮食,都还要省着吃,真要有大旱颗粒无收,直接就连吃的粮食都没了。

  而大旱带来最大的影响还有饮水问题。

  湖水都干涸,更加不用说井水。

  即便有粮食,饮水问题也不好解决,好在现在地上井水还没彻底干涸,饮水还是有些。

  而中州大旱的消息,也传到大盛朝的各个州城,自然最先传到京城。

  伏太后万万没料到,祝太守递来的折子竟是真的,中州真发生大旱。

  可即便知道,也已经无济于事。

  现在想要救济这些灾民也简单,只要朝廷拨款,购买粮食总去赈灾。

  可整个中州的人口有几百万,一天就得吃掉多少粮食,真要拿国库的银钱去买粮食赈灾,整个国库就要彻底空掉。

  之前了为了建行宫,还有她奢靡的生活,国库里头的银子已经没多少。

  伏太后一时也没了法子,而朝廷百官也都在上折子让新帝赈灾。

  新帝半点主意都没,散了朝就去问伏太后。

  伏太后只能让新帝先拖延着。

  就这样拖拖拉拉又是半个月过去,已经入了夏,中州越发炎热,田地里的农作物都已经彻底晒死,不少佃户跟百姓们颗粒无数,勉强用家中剩余的一丁点银钱买着高价的粮食先吃着。,请牢记:,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

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,更优质的阅读体验,书架与电脑版同步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95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95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