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35章:农场主阶级_民国第一军阀
笔趣阁 > 民国第一军阀 > 第035章:农场主阶级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035章:农场主阶级

  阴沉沉的天空,雪花飘舞,大地一片白色。

  单调的色彩,让战争中的两大阵营的士兵们感到了压抑,这一年的元旦节到来了,战争爆发前的元旦节,都是很热闹的。

  战争已经进行到了第七个年头,严格的算起来,差不多进行了六年的战争。

  英法两国已经打得非常虚弱了,如今战场上的主力变成了美国大兵们。

  同盟国也好不到哪里去,尽管他们有中国的物资援助,但是战争毕竟进行了快要满六年了,他们也死了很多人,生产也遭到了较大的破坏。

  两大阵营此时都已是精疲力竭,只有一个美国还精力旺盛。

  面对这一年的元旦节,两大战争阵营都有些死气沉沉的,节日气氛非常低糜。

  “市集上来了一批中国食品,还有水果,去晚了可就没有了。”一个英国主妇提着篮子冲出了家门,一边对邻居大声喊道。

  “水果?卖嘎的,好久没吃到水果了。”邻居的主妇听到了也连忙提上篮子冲出了家门。

  在此时的英国,只要市集上出现一些生活物资,就马上会遭到那些家庭主妇的疯狂抢购。

  这些英国女人的生活过得很是优渥。

  平时他们不用做事,只是在家里主持家务,时不时三五成群的找点乐子,或者聚集在一起搞点女权运动。

  只不过战争爆发后,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。

  每天的粮食供应除了土豆还是土豆。很多主妇一听到土豆就快要吐了,有时候连土豆都还要限量。

  当一大批中国食品运送到了英国时,几乎整各发英国伦敦的家庭主妇们都被轰动了。他们成群结队的冲向市场。

  疯狂的抢购马上就拉开帷幕,市场上一片嗡嗡声,不少家庭主妇在讨价还价,不过很快她们就意识到,这是不讲价的。

  疯狂的主妇们,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把这些食品都扫荡一空。

  此时的英国民众手里,还是有不少钱的。

  两百年左右的全球大规模殖民。使这个国家的民众积攒了不少的财富,尽管战争之中物价飙涨。

  以及英国政府发行大量公债。

  但是依旧有很多英国民众身家丰厚,特别是那些家里的男人上战场的家庭。没个月都是有军饷的。

  不过在物质上却有了较大的损失。

  战争期间,大部分能够用来进行战争的生活用品,都被工厂当废品回收了,然后制造成了弹药等物资用于战争。

  这也意味着。战后的英法。将出现一个短暂的市场繁荣。

  中华民国此时已经开始加强普通物资出口,从而将英国佬手上的钱赚走。

  相比之下,对于西方人是重大节日的元旦节,在中华民国却是没有多少节日气氛,中华民国根本就不过这个节日。

  中国的春节还有一个多月,人们还是忙着工作。

  政府则忙着搞预算,并向民众报告过去一年的建设成果。

  中华民国这一年公布的国民生产总值,与之前公布的预计100亿炎黄币又多了50亿。搞了一个150亿炎黄币的数据出来。

  这个数据非常的……难以形容。

  导致了一些人的高度困惑,王锡民是江苏省的统计员。他看过今年的江苏省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,这一年江苏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460亿,其他省份的产值不可能那么低吧!

  那为什么只有150亿呢?

  或者是计算方法不同?

  实际上这一年中华民国的生产总值已经突破000亿了,只不过中央的计算方式确实不同。

  首先中央政府将那些无法转化为战争能力的产业全都排除在外,只计算能够形成战争潜能的产业产值。

  最终得出了150亿的结果。

  这一年中华民国的工业产值,算是和农业产值拉开了不少距离,这也意味着中华民国已经从农业国家发展到了工业国家的阶段。

  美国这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,也只有800亿左右,多是军用物资,内部建设的规模大大缩减。

  就算是为了迷惑欧美白种人世界,此时中华民国公布出来的150亿炎黄币的产值也已经成为世界上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了。

  对于民众来说,这个第一就让他们很振奋了。至于到底是超过多少,他们暂时不关心。

  那些经济学家们,也有些困惑。

  按理说中华民国此时的产值不可能这么低,要知道普通工人的工资就已经达到每月0元了。

  年收入超过500元的工人也到处都是。

  不过这个问题,也没人去深究。不夸大数据,说明政府比较务实。

  日本政府却是看清楚了其中的问题,但他们也不会去到处宣扬,日本政府此时正忙着准备朝拜上国。

  倭王大正对朝拜很是抵触,每年都得朝拜一次,每年都得装一次孙子。但不去不行,现在不装孙子还能装什么?

  而且不仅要装孙子,还要装得最好。

  欧美各国则不太清楚这个数据是否正确,但是中国今年150亿的国民产值,却也让他们有些震惊了。

  这说明什么问题?

  说明中国的工业规模已经和超过美国了,中华民国的工业规模,已经是世界第一了,已经超过欧洲工业总和了。

  这让欧美各国都产生了深深的忧虑,但这又能有什么办法呢?

  停止战争,然后一起打中国吗?

  那完全是不可能的。

  欧洲离亚洲那么远,能派多少兵力过去?过去完全就是送菜啊!面对崛起的中国。欧美是束手无策。

  何况战争打到这样的程度,双方都死了那么多的人,还能抽调出多少兵力?

  中华民国早已经立于不败之地。

  浮弱不堪的欧洲。早已不是中国的对手。

  中华民国此时虽然在工业上取得了很惊人的成果,但毕竟缺乏一定的时间进行积淀,所以并不急于参加战争。

  这也让协约国彻底放心了。他们已经被中华民国耍了好多次了,每一次都被敲竹杆,特别是最后一次。

  这也满足了中华民国的胃口。

  中华民国这一年的财政预算却是宽裕到了极点,税收就已经达到了180亿,加上罗斯柴尔德财团的10亿英镑黄金。相当于是50亿炎黄币,其中政府拿走了0亿,财团拿走了0亿。

  分赃过后。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这一年的财政预算达到了10亿炎黄币。

  这么一大笔的税收,大部分还是用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上,军费这一年为18亿炎黄币,还不到财政收入的10%。

  陆军军费为9亿。海军为6亿。空军亿,这些军费主要还是是用在大型装备的更新上。

  这样的军费在欧美和平时期来说是非常惊人的。

  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国,每一次战争的花费都不会超过亿英镑,而中华民国单是军费就已经达到了.5亿英镑的规模。

  这个国家确实也太大了一些,自然不是英国能比的。

  就算是18亿元的军费,还是不足以完成大型装备的更换,毕竟中华民国的军人数量超过500万,光是训练上每年就要花费不少钱。

  中华民国的军事训练方面是比较大方的。也是比较烧钱的。在和平时期,不烧钱不足以支撑军工业运转。

  烧点钱也不完全是坏事。

  陆军扩编后。战斗力是有所下降的,需要通过训练和人才培养把战斗力重新提升上去才行。

  海军规模也扩大了好几倍,自然也需要训练出更多的合格水兵,也需要更多的优秀海军军官。

  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,急不来。

  尽管军费花得比较多一些,但是相比财政收入来说却是不多,维持一定的军事规模是非常必要的。

  要想成为一个强盗国家,就要能打。

  教育方面这一年投入了50亿炎黄币,中华民国的教育设施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建设,已经搞得不错了。

  加上教育方面,也是收费制度的,尽管费用不坑,但起码可以自给自足,学校收的学费都是统一上缴中央的,国家拨款主要是为了建设一些更高档的教育设施。

  上缴上来的学费,不算入国家税收,同时也都将用于学校建设。相当于这50亿拨款是额外的。

  学校是哪不到钱的,这些钱都存在华夏中央银行。

  每个学校获得拨款之后,要搞什么工程,都是财团负责设计、施工,要采购什么东西,也都是从财团手上买。

  就连学校的伙食,也多是财团负责,除非是一些比较偏僻的学校,则让学校自己采购伙食,家长可以进行监督。

  由于全国的教育资源都是一个标准的,家长们只要记住标准,学校没有做到就是肯定有问题。

  因此这样的制度下,教育经费不会有被贪污的情况,就算是被贪污,也只是贪污小钱。

  财团自然不可能贪污这些教育经费,对于财团来说,钞票就是废纸而已。财团赚钱的意义所在,只是把发行出去的钞票收回来。

  有些领域,追求以更高的效率收回钞票,甚至是用赌博的方式。但关乎教育、低收入群体消费这些领域,却并不追求太高的效率,这是区分对待的。

  学校教师的待遇也很高,福利也很好。当上了教师就是中产阶级,因此教师也不会去贪污教育经费。

  被查出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,没必要为了那点钱而丢了待遇那么好的工作。

  待遇高,要求要高。

  中华民国的教育是很精细的模式。一个班级才十六个学生,因此对教师的数量也有较高的要求。

  教师数量确实是比较缺乏,所以主要的科目。则用大教室。那些比较容易培养的教师,则在小班级上课。

  随着不断的发展,中华民国的教师数量也是不断上升的,教育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。

  这一年中华民国的学生数量已经上升到了6000万人了,中华民国不仅是学生最多的国家,也是教育上投入最高的国家。

  除了学生外,还建起了很多技术学校。大量普通工人开始转变为技术工人。

  其他的钱,则用于行政开支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。

  其中各省各地区,又有自己的地区税款。这些钱主要是投入到城市建设的项目当中。

  各省经济发展情况并不是很平衡,最发达的地区依旧是沿海各省,其中江苏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。

  内陆省份,主要是发展内部制造业。也就是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主要是满足内部市场的。

  沿海省份。主要是发展那种进口原材料,生产出口产品,并兼顾一些内部市场的工业。

  由于战争原因,如今中华民国的经济正再向中亚地区倾斜,军工业开始向中亚转移,沿海地区也保留了不少军工业。

  沿海军工业,主要是生产对外出口的军火,以及海军的军工业。

  当然。一旦全面战争爆发了,全国到处都将是军工厂。民用工厂都将变成生产军工品的工厂。

  中华民国的发展中心就是东部沿海、西部边疆。从南北来说,北方主要是重工业,南方是轻工业众多,同时也有不少重工业。

  总体来说,经济是东部更加繁荣,南北则是南方更加繁荣。

  中部地区则以湖北、四川为中心,向四面八方进行辐射,湖北工业规模已经变得愈加庞大。

  人口则开始大量向城市汇聚,农村人口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展开而进一步减少。此时中华民国每一天都有几十个自然村消失,并且自然村的小时速度还在加快。

  不过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却也没有拉下,大量的农村基础设施也被建设了起来。

  这年头的农村基础设施无非就是道路、通水、通电,此时的农村并不贫穷,没有什么工农剪刀差,有的则是一群农场主。

  农改法颁布之后,全国修通了道路的农村地区,只要是符合机械化农业条件的,都开始了农业改革。

  这更加减少了农民数量。

  现在中华民国的农民这个词汇已经逐渐要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‘农场主’这个词汇了。

  其中大量土地被财团掌控,财团管理模式最为先进。

  不过财团现在已经开始从农业土地上撤退了,因为随着经济发展愈加繁荣,民资手上钱不少。

  民资可以投资农场,高价买走农场进行经营。

  因为财团发现,管理大片的农业土地有些麻烦,全靠工人的话,确实比较麻烦,工人很多时候只是负责上工,经常出岔子。

  这样的情况下,还不如卖给民资经营这些农场。

  毕竟在工业时代,农用土地已经不是太重要了,利润首先比不上工业,特别是工资水平不断上涨的情况下。

  另外管理起来因为区域性跨越比较大,比较麻烦。

  另外,这些农场也可以低买高卖,也可以当成股票、工厂这些东西一样,经济局势好的时候卖出去,经销萧条的时候再买进来。

  首先卖掉的就是那些条件不怎么样的农场,那些农场一是离公路比较远一些,二来可能是灌溉不是那么方便一些。

  财团只保留那些优良的农用土地,其他中等的农用土地,也都被规划成一个个农场然后卖出。

  农场主买走土地后,生活用水可以打井,发电可以用发电机,油价尽管有上涨,但是工资上涨更快,反正油价那么便宜,发电机只是小意思。

  有发电机,电力、自来水都不是问题,道路方面自己修一个呗!如果是从财团手里买农场,那么是有带公路的。

  农场主可以在农场里建一个大别墅,还可以铺一个漂亮的草坪、花园,费用都是很低的。

  农场主的收入情况是很不错的,前提是没有负债。

  因为当前的科技水平所限,一个使用大型农机进行生产的农场主,一个人大概能够完成两千五百亩农场的种植任务,播种、收割的时候需要请两个临时工帮忙。

  一个500亩规模的农场,一般都是种植一季,如果政府有订单,一年的收入平均能够突破1000元,是普通工人收入的两倍。

  经营一个农场并不需要多少时间,甚至可以当成一个副业来搞。

  作为计划农业国家,这些机械化农场是否生产得看政府订单,如果政府有订单就生产,没有订单就撂荒。

  同时因为农业土地越来越多,生产出的农产品如果太多卖不出去,所以从这一年开始,中华民国的粮食生产农用土地,变成了一年只生产一季,如中南半岛地区的稻田,则一年生产两季甚至是三季。

  随着机械化农业的规模不断扩大,中南半岛的稻田也将不再种植三季稻了。

  农场一年只种一季,可以有效的保障土地的肥力。

  如果没有订单的时候,政府会给与补贴,因此农场成为一个热门投资项目,投资农场是稳赚不亏的。

  如果是没有负债的话,购买农场自然是不会亏本的。

  但是如果是负债经营,那么经济萧条时一旦还不上贷款,破产时农场就是财团的了。

  所以农场是会不断洗牌的。

  而随着机械化农业的不断发展,生产力还会进一步提高,就如后世的美国,一个农民可以经营五六千亩的农场。

  所以经济萧条过后,农场在经过再一次洗牌之后,规模是会变大的。

  而农业人口,也会进一步的减少。

  农机方面,农场主购买农机是有政府补贴的,生产方面也有一定的补贴,但前提是要把农场经营好。

  农业方面按照这个模式发展下去,会越来越发达。

  当然,政府补贴农业得花不少钱,但是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,财团可以借钱给政府嘛!

  政府还不起钱怎么办?

  还不起钱可以再借钱,如果说民众消费目标缺乏的情况下,这时候财团可以让政府加大税收。

  由于是政府下订单生产农业产品,同时各农场主加入财团的农业辛佳迪模式,因此财团依旧掌控着整个国家所生产出的粮食。

  谁控制了粮食,谁就控制了人民。

  财团尽管卖农场,但却不会放弃对粮食的掌控。

  中华民国的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越来越少,更多的劳动力则转入工业生产当中。

  机械化农业的出现,成本未必就比普通农业更低,其中主要还是农机制造成本问题。

  但是就算农机成本更高,但也是有巨大好处的。

  因为工业规模上去了。

  农业在战争时期是不能转化成战争潜力的,而制造农机的那一部分工业,战争期间却可以转化为战争潜力。

  而且农业生产所需人口少了,更多的老大难公里投入到工业生产当中,战争潜力就更大了。

  如果只是普及小型农机,那么确实更划算,但是战争潜力却不如搞大规模机械化农业。大规模机械化农业也存在着一些其他的问题,但在战争潜力面前,都被财团给无视掉了。(未完待续。。)(未完待续)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95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95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